家风名人故事,讲好家风故事做好家风传承

高中作文 浏览

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_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(2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:钱基博教子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,是学者、作家钱钟书的父亲。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⑴家风小故事300字左右(四)家风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,名人勤俭节约家风故事100字Ⅰ关于诚信、友善、勤俭、持家等优秀家风小故事350个字诚信友善勤俭持家家风小故事600字一开设《扬州好家风》栏目以来,每天都有不少热心读者来电交流好家风,索赠《家风故事》读本,社会各界也自发晒家风、谈家风、树新风,传递美德正能量。

1、家风故事古代200字

『壹』古代好家风故事戚继光戚继光训练猴子使用火器,观看将士操练,偷袭倭寇,大获全胜版。一日深夜,戚继光正在帅权帐内秉烛释读兵书,忽听帐外人声沸噪,忙冲出帐外查问,军校们怯怯回话,说是一面军中指挥作战的大皮鼓被偷盗。戚将军怒按剑柄,正欲治罪属下。忽有隆隆鼓声传入耳际,借着月光,循声望去,依稀可辨不远处的山坡上,一老猴王正有板有眼地擂着大皮鼓,而一群猴子、猴孙们则学着戚家军白天在野外演练排阵的架势。

次日将士们遵命捕捉了许多山猴置于笼内,并安放在校场边,让猴子天天观看将士们操练,同时赐予猴子们优厚的待遇。戚帅又遣调驯猴人训练猴子和使用发射火器。数月,一支令行禁止的猴军诞生了。倭寇再次来犯,戚帅把军队埋伏于山林中,把火器分发给猴兵,正当倭寇在山谷中安营扎寨,埋锅造饭不及半熟之时,指挥的军鼓响起,猴兵纷纷串入敌营,放起火来,敌阵中火烧连营,倭寇纷纷抱头鼠窜。

2、名人的家风的故事作文600字作文大全

1.家风作文600字家风家规中华民族素有“礼仪之邦”之称,向来重视家教。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,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。而“不成文”,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,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。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,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,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,已经是“家家之训”,形成家家之风。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、传统习惯、为人之道、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,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。

从古至今,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》、诸葛亮《诫子书》、周怡《勉谕儿辈》、朱子《治家格言》、《曾国藩家书》、《傅雷家书》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,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。历史上的“孟母三迁”“岳母刺字”等等,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。“非淡澹无以明志、非宁静无以致远”“常将有日思无日、莫待无时思有时”“莫贪意外之财、莫饮过量之酒”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。

3、家风故事古代200

⑴古代历史中有哪些有着良好家训的事例一、司马光《家范》1、为人母者,不患不慈,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。古人有言曰:“慈母败子”。爱而不教,使沦于不肖,陷于大恶,入于刑辟,归于乱亡,非他人败也,母败之也,自古及今,若是者多矣,不可悉数。2、译文:当人母亲不担心她不慈祥,担心的是过于溺爱而不知道教导他们。对于母辈,司马光认为:慈母之所以败子,关键在于爱而不教,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。

3、司马光自己说,《家范》比《资治通鉴》更重要。他说;欲治国者,必先齐其家。就研究立身处世和处理复杂的身边矛盾而言,《家范》确实重要且实用。现代人需要从古训中汲取智慧,做一个“世事练达”之人。⑵古代有关孝德的故事的作文吗200字左右孝,乃中华之美德,我们是炎黄子孙,应当注重孝德。

4、名人勤俭节约家风故事100字

Ⅰ关于诚信、友善、勤俭、持家等优秀家风小故事350个字诚信友善勤俭持家家风小故事600字一开设《扬州好家风》栏目以来,每天都有不少热心读者来电交流好家风,索赠《家风故事》读本,社会各界也自发晒家风、谈家风、树新风,传递美德正能量。本报记者梳理了两个小故事,见证好家风让人受益终身的生动实践。“踏实做人”家训成为爱心车队队训2月25日清晨6:30,省交广网扬州爱心车队队长赵佑龙接过夜班出租车司机的班,发现车内座位上有个黑色拎包。

“这一定是哪位粗心的乘客落下的!”赵佑龙先后跟泰兴110和扬州110联系,最后在扬州东关派出所民警的协助下,查到陈某电话,继而联系到失主。失主陈先生见到失而复得的皮包,喜出望外,再三要酬谢,被赵佑龙婉言拒绝。赵佑龙说:“踏实做人,是我家祖传家训,如今已成为爱心车队的队训。”正是坚持“踏实做人”的家训、队训,每年引领队员做了大量公益活动,赵佑龙成为省优秀志愿者,还当选为省劳动模范。

5、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

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如下:一、“不学‘诗’,无以言;不学‘礼’,无以立。”《论语季氏》释义:不学《诗经》,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;不学礼,在社会上做人做事,就不能立足。一日,孔子站在庭院中,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,很快地走过去。孔子拦住他问:“学诗了吗?”孔鲤答:“没有”。孔子说:“没学诗你怎么说话?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。第二日,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。

”孔鲤答:“没有。”孔子说:“不学礼你怎么做人。”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。这个故事叫做“过庭训”,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“过庭训”。二、礼云:欲不可纵,志不可满。宇宙可臻其极,情性不知其穷。唯少欲知足,为立涯限。南北朝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》释义:《礼记》上说:“欲不可以放纵,志不可以满盈。”宇宙还可到达边缘,情性则没有个尽头。

6、现代名人好家风故事300字

⑴家风小故事300字左右(四)家风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。而在我们家,家风是艰苦朴素。艰苦朴素专,指吃苦耐劳、勤俭属朴实,从来不铺张浪费。爸爸说:“浪费是最不应该做的事。”只要我买了一些可以不买的东西,他就会严厉地批评我。一次,正好过圣诞节。我嚷嚷着要奶奶买礼物,奶奶答应了。到了文具店,看着琳琅满目的货架,我恨不得把它们全买回去。

但扫过条形码后,屏幕显示为70元,“呀,这么贵!”我的心里无比纠结:到底买还是不买呢?最终,我把这只笔买了下来。回到家,这件事被爸爸知道后,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笔能用就行了,为什么还要买更好的笔和别人攀比呢?下次一定要改正这种习惯。”爸爸说的话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。良好的家风让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,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。

7、《历代名人家风家训故事》观后感

文/卢涛七月的普洱,炎炎夏日中附带着丝丝的细雨,而我却沉浸在《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》一书中,看着书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,在读书时代早已认识,却仅仅认识其本人及其优秀事迹,但对各位名人的成长经历及其对后辈的教育也知之甚少,但通过阅读《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》一书,我从中看到了司马去的大孝之道在立身,看到了苏洵三兄弟的团结共患难,看到了司马光告诫子孙贪婪多欲身必败,看到了曾老的居官不以钱为本等等,其中包含了为人之道、做官之道、求学之道及处世之道四个大道理,但其中我受到的启发不仅仅于其中,生活中先做人后做事,作为一名基层项目管理员,需要协调各方参建单位工作,对内对外都必须合理安排,提前策划,为人、为管理员、处事必须学会,必须严于律己,善于学习。

8、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_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(2

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:钱基博教子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,是学者、作家钱钟书的父亲。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,钱钟书十六岁时,还痛打一顿。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,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,寒假没回无锡。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,没有温习课本,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。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,钱钟书过不了关,于是挨了打。1929年,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,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。

”随后一封信则表示:“现在外间物论,谓汝文章胜我,学问过我,我固心喜;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,力行过我,我尤心慰。”希望钱钟书能“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。我望汝为诸葛公、陶渊明;不喜汝为胡适之、徐志摩”。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,埋首国学,他这样告诫钱钟书,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。

9、搜集名人家风小故事

将门家风老将军钟期光家里的小故事赖仁琼11月8日,解放军报刊出全军“敬老好儿女金榜奖”获奖名单,钟期光上将的女儿钟德宁榜上有名。消息在干休所传开,有人赞许地说:“钟家的孩子虽出身将门,但却没有骄娇二气。”第一任老师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钟期光今年82岁。“文革”期间,因受迫害患脑血管病,留下了半身不遂后遗症。谈及子女教育,坐在轮椅上的将军告诉我:“孩子幼小时,我工作忙,顾不上,主要是他们的妈妈管,受党和学校的教育深。

她对子女在学习、生活、品质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,并且在家中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。钟德宁回忆说,小时候,父母常教育他们生活上不搞特殊。学生时代,他们兜里没有装过零花钱。学校组织游园活动,家里只给准备馒头夹咸菜。德宁至今还记得,四哥高中毕业时,全班去香山公园聚会告别,妈妈只给了四哥三角钱,其中两角钱买来回车票,一角钱买门票。

10、名人的家风小故事

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,女儿五岁时夭折,长子胡祖望、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,胡适忙于公务,无暇顾及。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,但仅读了几年私塾,又酷爱打牌,对于孩子的管教,少投入精力,多有责怪,不甚得法。在家庭教育中,胡适虽然倡导“独立、合群、重学”,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。1929年,胡适给胡祖望写信,希望锻炼他过独立、合群、用功读书的生活,其中说:“功课及格,那算什么?

功课要考最优等,品行要列最优等,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,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。”这时,胡祖望十岁,离开父母,独自在外上学,父亲如此高的期望,恐怕只会感到“压力山大”,次年,胡适即大失所望,接到学校发来的“成绩欠佳”的报告单,怒道:“你的成绩有八个‘4’,这是最坏的成绩。你不觉得可耻吗?你自己看看这表,”最终,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,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;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,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。